最近,养老这个话题成了热点。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?是与儿女同住还是老人独居?我想这些都是很个人的选择,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,不可一概而论。
不过,老人与儿女的关系如何?老人如何处理自己的财产特别是房产?这些可是会直接影响到老人们晚年的生活境况的。
在网上看过很多父母重男轻女和子女不赡养老人的事,今天跟大家聊一件真实的事例。
这是一个传统的典型的工人家庭,一家四口,一儿一女,两个孩子都生于六十年代末,我认识的这位是家中的小女儿。
从小,哥哥学习成绩好,憨厚老实,是家中的宝。妹妹成绩一般,却是做家务的好手,不但手脚麻利,而且口才已伶俐,嘴上从不吃亏。
哥哥大学毕业后,留校当老师,妹妹高中毕业后进纺织厂当工人,两人的收入差距很大。
哥哥结婚时,父母拿出全部积蓄,又借了外债,买了新房,给儿子操办婚礼,尽管竭尽全力,可还是受到儿媳的埋怨,嫌公公婆婆家太穷,婚礼不够面子。
妹妹嫁给的是个工人,结婚没有新房子,小两口从开始就和公婆住在一起。
哥哥婚后很少回父母家,嫂子没把工人家庭的婆家放在眼里,回来就找茬吵架。倒是妹妹挺贴心,经常回娘家探望。
儿媳生了孙子,婆婆给了5000元的红包,儿媳冷着脸,连个谢字都不说,孩子也不让奶奶带。
女儿生了外孙女,和姥姥姥爷可亲近了。
天长日久,老两口对儿女的看法的也渐渐不一样,老父亲还是最喜欢儿子,认为只是儿媳不懂事。老母亲觉得养儿无用,倒是觉得亏欠女儿太多。
后来,纺织厂倒闭,妹妹下岗,没了收入,妹妹在婆家也没了地位。人到中年、没有学历的她只能去商场当营业员,工作辛苦收入少,想自己开店做生意,可是又苦于没有本钱。
这时候,母亲拿出1万元,交给妹妹,对她说:“你从小能吃苦,会应酬,适合做生意。”在母亲的支持下,妹妹从夜市摆摊做起,一年后开起自己的服装店,两年后买上新房子,后来女婿也下岗了,又开个小饭店,小家庭有房有车,日子越过越好,妹妹懂得感恩,经常买东西补贴娘家。
母亲63岁那年,患了一场大病,动手术需要3万元钱,哥哥说刚刚贷款买了大房子,还从岳母家里借了钱,现在拿出不一分钱。妹妹手上也有没那么多现金,她知道老公买了些股票,就说服老公卖掉股票,凑足手术费用。母亲住院期间,妹妹放下生意,日夜陪护在身边,一直到母亲出院。
母亲康复后,没有归还3万元钱,父母背着儿子,把房子过户到妹妹的名下。
又过了五年,母亲又一次病倒了,这一次老人没有挺过来。弥留之际,她把家中的存折和工资卡交给女儿,嘱咐她要照顾好老父亲。
办完母亲的丧事,哥哥就向父亲要家里的存折,老父亲推说不知道,哥哥便开始翻箱倒柜地找,可是把家里翻个遍也没找到。紧接着他又提出要房子,父亲坚决不答应。
此后十多年里,老父独居,儿子很少回家,孙子也不来看爷爷。
可是老人的生活并不孤苦,女婿每天风雨不误地从店里送来饭菜,女儿回来整理房间,打扫卫生,外孙女也常回来陪姥爷。女儿一家让80多岁的老父亲穿得体面,吃得舒心。老人非常知足,经常向邻居们夸耀自己有个好女儿好女婿。
曾经重男轻女的父母,晚年做出了明智的选择,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。想想看,如果当初他们的工资卡、房子、存折都落在儿子手里,现在会怎么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