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施是我国“四大美女”之首,她出生在越国句无苎萝村,后为越王所得,后献与吴王为宠妃。真正成就了“西施”之名的,是她在馆娃宫,她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姑苏木渎。
▲西施,中央美术学院,陈谋作
据《吴越春秋》记载,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,吴国国都阖闾城西南边的砚石山(今苏州灵岩山)上,曾建有一座馆娃宫。
▲故宫博物院《灵岩山图》卷,清,恽寿平作
公元前494年,吴王夫差为报父仇,统兵攻打越国,俘虏了越王勾践。为了复国,勾践没有选择删号重来,而是开始了“卧薪尝胆”的生涯。
▲影视剧《卧薪尝胆》勾践形象
为取信夫差,勾践一边使出“美人计”献上西施、郑旦等绝世佳人,一边“供财货、送神木”,诱导夫差大兴土木、损耗国力。一番糖衣炮弹吴王照单全收,为将来吴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。
▲故宫博物院,《西子浣纱图》,佚名,五代
山下运送的木材因堵塞河道“木塞于渎”,此地“木渎”之名因此而来。而馆娃宫正是吴王用越国贡木在灵岩山上修建的避暑宫殿,以馆(先秦意为“住”)西施。因吴人呼西施作娃,故宫殿名为“馆娃宫”。
商纣王与妲己有“酒池肉林“之奢。馆娃宫又该是如何奢靡呢?馆娃宫,真“吴王销金窟”。
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作诗曰:
艳骨已成兰麝土,宫墙依旧压层崖。弩台雨坏逢金镞,香径泥销露玉钗。砚沼只留溪鸟浴,屟廊空信野花埋。姑苏麋鹿真闲事,须为当时一怆怀。
基于唐朝诗人的想象,馆娃宫依据山势而建,巍峨壮观,城墙上有齿状短墙增强防御。宫墙之内分布有主殿、别殿。大殿以石为阶,梁楣雕刻而成,窗饰红色。殿内由朱帘罗绮装饰,窗前有白玉床供美人歇息之余亦能观赏窗外美景。据闻,灵岩山寺所在为馆娃宫大殿遗址。
▲灵岩山寺照片,佚名,近代
而奢靡的生活从李白的《乌栖曲》可见一斑:
姑苏台上乌栖时,吴王宫里醉西施。
吴歌楚舞欢未毕,青山欲衔半边日。
银箭金壶漏水多,起看秋月坠江波。
东方渐高奈乐何。
这一点从“吴王夫差鑑”可侧证。 鑑是大型的水器,一般用来盛水,也可盛冰用于冰镇食物。吴王用最好的“吉金”来铸造水器,被刻在内壁铭文中,至今可见。
▲上海博物馆,吴王夫差鑑,春秋
吴王好奢靡,无论是对器物还是对美人。这就引来一个千古谜题:西施的美貌究竟有多倾城?什么爱情魔力能让吴王一见倾心?真相早已淹没在时间的河流中。却不乏后人对此的联想。
民国十二年,京剧名家梅兰芳新排历史名剧《西施》,初次登台,九城哄动,包厢散座,预定一空,其不得座者,纷纷向戏院早定。
▲来源:孔夫子旧书网,民国
梅兰芳先生所饰之西施,浣纱一场,唱西皮慢板,声韵极为婉妙,并有许多新颖之腔调,故听者异常愉快,捧心一场。其妙在神色中,带出轻颦之作态,此种自然美丽之姿容,万非他人所能摹拟。
▲《西施》「浣纱」,张聊公,《歌舞春秋》
戏文中,一场馆娃宫夜宴,掀起了全剧高潮,梅兰芳饰西施,姚玉芙饰旋波,皆左手执羽,右手执笛而舞,配合场面上所奏幽雅的乐声,翩翩起舞。据闻这种舞法,见于周礼,正是传说中的“羽舞”。
▲《西施》「佾舞」,张聊公,《歌舞春秋》
响屧廊这一幕则将西施在响屧廊徘徊步月,思家国之耻,念身世之悲的细腻情感铺成于观众面前。“响屟廊”,是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,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平,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,铮铮有声,所以取名响屟。可以说“响屧廊”是西施得宠,且吴王耽于享乐的一个佐证。今苏州灵岩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,就是其遗址。
▲《西施》「响屧廊」,张聊公,《歌舞春秋》
结尾处,范蠡携西施相携泛舟五湖。五湖之中,天地为伴,佳人相依。一叶扁舟,摇尽世间尘起尘落。谢幕之后,掌声久久不绝。
▲《西施》「泛舟」,张聊公,《歌舞春秋》
梅兰芳先生所饰之西施已成一代经典。然戏文里的西施终得圆满,历史上的西施未必如此幸运。越王勾践的“美人计”成之日,吴国的霸主之梦也就戛然而止。吴王战败自刎,西施行踪成谜。
馆娃宫华美的殿廊楼榭最终被越人纵火烧毁,幸存的只有琴台、吴王井、西施洞、玩花池、采香泾等不易磨灭的遗迹。
▲馆娃宫遗迹:琴台,西施洞,玩花池(佚名)
西施,因帝王间的纵横捭阖而被史书所载。与背负亡国骂名的妲己、褒姒不同,她被世人所怜惜。“家国兴亡自有时,吴人何苦怨西施。”宽怀的吴地人民并不将亡国之恨加诸于一位身世飘零的弱女子,反而很是感念她的美好。
▲木渎古镇 西施桥
“木渎”因她而起,至今仍流传动人的传说:她在馆娃宫梳洗所倾倒的脂粉水流入古镇汇成香溪河;她到山下泛舟玩耍,将玩花池的莲子抛于水中,如今已亭亭玉立;她系舟上岸玩耍累了在桥上休憩遥望馆娃宫……
这些浪漫的联想,吹散了“祸国”的阴霾,留下了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的谚语。馆娃访古之余不妨到山下小镇一游。也许千年前的浣纱女,在完成使命后,最终选择归隐于市井这也未可知呢。
资料来源:故宫博物院、吴中博物馆、上海博物馆、《歌舞春秋》及部分网络佚名图片,若有侵权敬请告知。